在周老师追思会上的发言 - 程远

2022-08-21
4分钟阅读时长

感谢长宇,感谢其欣,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周老师的追思会上发言,对我个人来说,过去的一个月和大家一样,是悲伤的,更是遗憾的。但同时,过去的一个月又是让我充满希望的。

我看到了像燕飞,沈阳和很多文化班的同学在这样关系文化班未来发展的时刻挺身而出,我更看到周老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关键是生的时候我们相信了什么并做了什么。“自强与厚德,自足慰平生。人死一杯土,何须身后名。” 多么洒脱和有力量的教诲!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回忆几个和周老师的瞬间。2008年秋,我因为去德国交换,错过文化班第一个学期的课程,但是在德国期间我意外了解到了一个叫世界咖啡馆的讨论方式,我一下就被吸引,在太多的场合中,我受够了一言堂或者总是少数几个人掌控对话的方向,世界咖啡馆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发表观点,而这个不也正和杜先生说的对话文明对话文明息息相关吗?于是回到文化班后,我把这个想法和周老师交流,周老师很支持,他鼓励我和同学们一起做,并给我介绍了当时还在长岛大学的白桂娴(Kristen Parris)教授和他的学生,并告诉我可以先和长岛大学的留学生一起做。同时他又介绍我与有丰富世界咖啡馆组织经验的孟庆俊先生和宋铠教授认识,就这样,在和赵锐,媛媛,沈阳,郭强,彬彬,烨晨,玉菲和很多文化班同学一起的努力下,我们把世界咖啡馆一期期做了下去。周老师就是这样,他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他相信行动的力量,他毫无保留地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学生去实践。知行合一,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要害怕承担责任和失败。在我即将去德国前的2008年暑假,周老师听闻我对公益实践的兴趣,更是介绍我认识了青树教育基金会的张昱女士,让我,晨昀和其他几位同学得以在那年暑假前往云南去实地考察几个优秀的公益实践项目(张昱姐和孟先生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追思会,白教授虽然无法参加我们的追思会,但她也特地回信表达了对周老师的感激和哀思。我也想特别感谢他们一直的支持。)。

时间来到2010年,我面临一个人生重大的抉择,毕业后要不要从环境科学转向慈善研究。我很纠结,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申请到学校,我不知道这个转变意味着什么。我敲开了周老师办公室的门,周老师和我讲了两点,第一点是支持,他支持我要敢于做出改变,敢于做选择,他又告诉我,在申请美国学校时,你的背景转换是你的优势,美国学校喜欢学生跨专业申请,并且会觉得你更有趣!第二点,他让我思考什么样的方式能让我未来的路更广,什么是我的立身之本,让我以后不仅能进入慈善机构,更能有其他的选择。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听了周老师的第一个意见,但没有听第二个。我意无反顾地选择了印第安纳大学的慈善研究专业,但当周老师听到我最后的选择时,他没说什么,他只说要和我们的嘉宾和同学保持联系,好好干,以后读不下去了这个专业和文化班也相关,可以回来帮他。当我选择毕业后推迟一年美国大学入学,在国内进行公益实践时,我一度觉得自己非常没用,完全无法适应每天5,6点就要起来干农活,我又发邮件和打电话给周老师,周老师一方面鼓励我在选择的道路继续下去,另外也说如果干不下去可以后面的时间来中心帮他一段时间再按原计划出国。后来我坚持了下去,按自己的心意去了印第安纳大学,当2013年硕士毕业时,我又面临了同样的选择,是读一个方向更宽的公共管理和政策专业还是继续慈善研究方向的博士,这次我虽然没有机会给周老师打电话请教,但我知道周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会告诉我什么是最重要的。只想说,学生愚钝,有时候要花几年才能领会您的意思,但还好,还不算晚。到后来,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我的习惯,在面对重要选择时,我会想想周老师会怎么说,他会把什么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如项飙所说,每个人的具体选择其实是无解的,更重要的是,选择背后的原则是什么。

感谢周老师,感谢周老师让我有机会活在那些最让我激动的电影里,像死亡诗社,像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落幕,我发现电影就是现实。因为周老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像周老师这样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成为像周老师这样的人。感谢周老师,感谢您让梦想照进现实,感谢您挑战并相信我们,感谢您用一生的实践给我们展示了相信和行动的力量。

最后我想用歌曲如愿中的几句话作结:

“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

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

你是明月清风,我是你照拂的梦,

见与不见都一生,与你相拥。“


谢谢大家。


程远

2022年8月21日于美国明尼苏达州